又有北上受訓的機會 行前在地圖上圈出幾條路線 打算把桃園縣苗栗縣幾個以前縱騎西部時漏掉的鄉鎮收集齊全
經過這趟旅行後 終於把 桃園 新竹 苗栗的鄉鎮 全部用單車走過一趟
南臺灣的鄉鎮 都用單車走過了 這些離家遠的鄉鎮 收集的難度 愈高
有機會就完成一些 離夢想才能愈近
每個人騎單車的目的不一樣 有人以競速為目的 有人為了健身 有人想挑戰自我
環島 三橫一豎 甚至一日雙塔 (鼻頭角到鵝鑾鼻) 都有人在騎
24 小時內從鼻頭角騎到鵝鑾鼻燈塔 真的是單車界的神 我親戚騎過 他說騎到會打瞌睡
我沒那種能耐 單車 是我旅行的工具 用雙腳踩動 讓輪跡與汗水 留在台灣每個鄉鎮
用緩慢的速度 看看這片我們生活的土地 看看生活在這土地的人們
看東看西 什麼事情都覺得有趣 是我旅行的原則 期望能在平凡中 發現美
開夜車北上 在泰安服務區休息了幾個小時後 清晨我來到銅鑼鄉
下午 還要開100 公里的路 15:00 前要到林口報到 只好早一點展開是我的單車旅行
銅鑼 -- 公館 -- 泰安 -- 頭屋 -- 造橋 -- 苗栗市 -- 銅鑼 東晃西晃 總里程騎了 91 Km
這路線可體會客家風情 原住民風情 在金黃的稻浪中騎乘 還算不錯
我的鄉鎮收集 苗栗縣銅鑼鄉
我騎車旅行的習慣 不一定會進風景區 但是 每個鄉鎮的市集 我總會進去晃一晃
鐵道旅行 也是我喜歡的旅行方式 收集有特色的小車站 有機會幫這些車站 塗塗鴉 也不錯
上次畫了張 大肚 成功站送給求孕多年的同事 竟然很巧合的 不久就有好消息了
銅鑼車站
銅鑼車站內 還有樸實的長木條椅 很有味道
銅鑼街上的老房子
走 128 縣道往公館 路旁可愛的汽車塗裝 吸引我停下單車
跨越後龍溪的中平大橋
南部的稻田 早就收割了 這裡還呈現漂亮的金黃 晨光中 老屋與稻浪 陪我前行
很棒的享受
這裡的作物 主要是稻子與芋頭 景觀與南部鄉下非常類似
轉台 6 線進入公館鄉市區 這裡有一片新建的漂亮豪宅
我的鄉鎮收集 苗栗縣 公館鄉 建築像座城堡 還不錯 有特色
有客家特色的陶器 是公館鄉街道常見的裝飾
客家花飾
晃進公館的市場 這裡的客家碗粿與南部有很大差異 買個客家菜包與碗粿當早餐
另一種口味的客家碗粿
在市場中晃晃
客家福菜 黃色的是啥 ? 應該是桔醬
乾的仙草
仙草
當地的信仰中心 五穀宮
很多道地的客家小吃
在漂亮的公館國小旁 找個地方吃我的早餐 看看趕著上班上學的人們
走台 6 線往汶水前進
苗栗特色館
路旁漂亮的果樹是什麼呢 ? 停步瞧瞧
這是公館鄉的特產 紅棗
水圳旁洗衣服 是現在還存在的景象
路線沿著後龍溪上行 坡度變化不大 車也不多 景觀還不錯 算是不錯的單車路線
高架道路是台 72 後龍汶水快速道路
有味道的老房子
出礦坑 久聞其名 來去瞧一瞧
後龍溪
出礦坑第一號古油井
網路資料 :
根據中油油礦陳列館的資料,台灣的油礦業發展得很早,1817年就有居民在後龍溪畔發現油跡,
而1861年(清咸豐11年),理蕃通事邱苟則挖了一個3尺深的油井,
每日可產油40公斤,他將石油出售做為油燈燃料。
這口井比美國賓州Titusille小鎮於1859鑽探的德瑞克(Drake)油井晚了2年,
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口油井。美國賓州這口油井早已停產,
出磺坑這個區域卻仍持續開發生產,可以說是世界上尚在生產最古老的油田。
抽油桿式抽油機
歷史建築的老宿舍群
在幽靜的老宿舍區晃晃 這裡的紫葳開得很漂亮
處長宿舍
沿台 6 線前行 這裡也有不少草莓園 非草莓生產季節 大多改種小番茄
汶水老街 上次騎台 3 線南下時錯過了 今天補逛一下
畫家 謝孝德的家 畫家很友善 鐵門開一半 看我要拍照 又把鐵門關下讓我拍門上的彩繪
汶水茶壽
老闆娘很友善 幫我介紹茶壽的歷史 這是早期的茶壽 用的是塑膠繩 現在反而更有古味 改用麻繩
老闆娘也算名人了 從年輕做到現在 上過不少媒體
老闆娘很熟練的擺 pose 這個超大號的茶壽 要花不少時間才能完成
轉苗 62 鄉道 往泰安 這段沿汶水溪上行的路線 也很適合單車旅行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遊客中心還沒開門 服務人員也很好心的幫我把水壺裝滿 感恩
巧克力雲莊 還沒開門 回程時有進去庭園晃了一下
這裡還算是大湖鄉 沿途都是草莓園 不過 這季節都改種小番茄
進入泰安鄉範圍
洗水坑豆腐街 這裡也是泰安鄉公所所在 算是只沾了一點泰安鄉的邊
洗水坑豆腐街
老式理髮廳座椅 現在比較少見了
一大早很多人等著要看醫生 人生 知足常樂 健康最重要
我的鄉鎮公所收集 苗栗縣 泰安鄉
汶水溪 沿溪上行 可探訪 虎山溫泉 泰安溫泉 應該也是很棒的單車路線 今天時間不夠
很漂亮的馬賽克拼貼
試吃了一些代表性的豆乾 意思意思一下
光線不錯 賞賞花
老朋友夏堇
沿原路折返公館鄉
福星隧道
公館這段台 6 線取名為 陶色公路 有不少可愛的陶藝裝飾
公館街上的老房屋
轉苗 25 鄉道往頭屋鄉 廣闊的稻田中 有不少寬廣的豪宅 跟美濃有點像
稻田中的豪宅
頭屋鄉的老房屋
我的鄉鎮公所收集 苗栗縣 頭屋鄉
鄉公所前還有老式的雜貨店
頭屋外環道 老式三合院
頭屋休閒公園
一大片亮眼的蔓花生草皮 很漂亮
走 126 縣道轉台 13 甲往造橋
這裡有產大閘蟹
又是稻田中的豪宅
看起來像是松樹的苗圃
夾娃娃
我的鄉鎮收集 苗栗縣 造橋鄉
造橋驛長 宿舍
網路資料: 全台灣數一數二的驛長宿舍,全棟均以台灣優質檜木為建材,造型編為新三號,
室內寬敞,功能俱備,設有日式談話室,外加空心磚圍牆。屋後圍牆外還設有浴場,是沐浴的地方。
左側與馬路相隔的則是庄役場(今稱鄉公所),當時這個宿舍可說是地方政治的中心,風光一時。
造橋車站
網路資料 :http://www.railway.gov.tw/Taichung-Transportation/cp.aspx?sn=11807
站房於1935年台中州大地震災後重建,1936年啟用,建築格局與銅鑼、清水、二水、舊泰安與橋頭等站同為1936年鐵路建築標準型設計,皆採平頂式水泥長方形格局,具有迴廊、廊柱的典雅建築。
站內蒼勁英挺的龍柏,乃民國50年台鐵在全台各車站廣為種植之樹種。
早期造橋站貨物運送以木材及磚塊為主,84年竹南-造橋間完成雙軌,
87年山線竹南-豐原雙軌完成通車,同年6月4日由三等站改為簡易站,由竹南站管理。
造橋是山線鐵路南下第一站,日明治36年(西元1903年)10月7日台中線(山線)竹南-高雄間開通,造橋驛同時開始營業。清雍正末年,竹南-苗栗間交通常因當時南港溪海拔頗低,每次海水滿潮時阻礙往來行人,地方善心人士有感於此,乃四處奔走募款造橋,此即造橋的由來。【另有云昔日該地附近造橋工程頗多,居民外出碰面相互寒喧並詢問出外幹啥?皆曰造橋(去鋪橋),日久「造橋」兩字遂成地名。】
造橋的老藥局 老伯很熱情 要我進去拍那些近百年的老藥櫃
造橋折返 走台13甲回苗栗市 興建中的苗栗高鐵站
聽說 這附近的地 增值的利益 只有內行人能獨享 這位內行人是誰 ?
72 快速道路旁的金黃稻浪
城市的景觀 在台灣 都很類似
我的鄉鎮收集 苗栗縣政府 很有氣派
我的鄉鎮公所收集 苗栗市公所
天氣實在很熱 午餐就隨便吃些流質的飲品 與這碗冰涼的綜合豆花
正午時分 頂著大太陽騎苗栗到銅鑼這段 台 13 線 真是累人 坡度不算大 感覺卻很辛苦
跨過這高架路線 就進入銅鑼鄉市區了
還有一點時間 在銅鑼 苗栗故事館吃了根古早味冰棒 想要參觀這些古早味的收集品
老闆卻說 沒用餐 不能參觀 這麼小氣 我也就沒了興致
上次在銅鑼苗栗客家園區有買了這家90 年老店 盛香餅店的肚臍餅 順便參觀一下
接下來 還要開 100 km 的路 趕到林口去報到
這趟 91 公里的行程 前段比較親近自然 有客家與原住民風情 我比較喜歡
後段接近省道的行程 都市多 車輛也多 頂多騎過一兩趟 也就夠了
台灣 說大不大 用單車 走過每個鄉鎮 也不是很容易
這是我感受台灣的方式 或許 您也可以試試 就從一些與您鄰近的鄉鎮開始
或許 您走過世界很多國家 很多角落 很多旅行經驗
卻從未造訪 離您只有幾十公里的小鎮 是不是很可惜呢 ?
苗栗鄉鎮 收集完成